索科特拉群島位於印度洋附近的亞丁灣,長250公里,由4座小島和2座岩石小島(顯然被看成是「非洲之角」一個延長部分)組成。這裡非常重要,因為它上面生活著多種生物,這座群島上有大量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索科特拉島上825種植物中有37%的植物、90%的爬蟲動物和95%的蝸牛品種都是世界其他地方見所未見的。
該地還是全球大量陸地鳥和海鳥的重要棲息地,其中包括很多受到威脅的鳥類。索科特拉群島上生活著192種鳥類,其中有44種在該島上繁殖後代,有85種定期遷徙。索科特拉島的海洋生物也非常豐富,有253種造礁珊瑚、730種沿岸魚和300種螃蟹、龍蝦和小蝦。
3、喬金斯化石斷崖(加拿大)
加拿大喬金斯化石斷崖是一處世界級古生物學遺址,位於芬迪灣入口處。這個地區受到世界上最高的潮汐(超過15米或說49英尺)影響。經過潮汐作用不斷侵蝕,形成23米(75英尺)高的斷崖,科學家經常會在這裡發現新化石。這裡產生的化石,已經讓人們對石炭紀時期的生命(包括種類繁多的植物群、變化多樣的兩棲動物群、令人興奮的節胸屬的蹤跡和一些世界首批爬蟲動物)有了更多瞭解。
1851年喬金斯化石斷崖開始出名,當時《地質學規則(The Principles of Geology)》的作者查爾斯·萊爾和《加拿大地質學》及《煤炭時代通氣口(Air Breathers of the Coal Period)》的作者威廉·道森對這個地點進行了考察。當時喬金斯化石斷崖已經享有一些知名度,因為科學家早已在這個原始位置發現大量化石樹幹。
道森和萊爾檢查其中一個化石樹樁時,他們注意到一些非常微小的骨骼。結果這些貌似無關緊要的骨骼變成了在新斯科捨獲得的最重要的化石發現。事實上這些是世界上首批爬蟲動物的遺體,也是能證明陸生動物生活在「煤炭時代」的第一個證據。
4、新喀裡多尼亞環礁:暗礁多樣性及相關生態系統(法國)
新喀裡多尼亞環礁(暗礁多樣性及相關生態系統)由6個海洋珊瑚礁組成,象徵著法國太平洋新喀裡多尼亞群島珊瑚礁和相關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它是世界上三個最廣闊的珊瑚系統之一。
瀉湖內生活著多種珊瑚蟲和魚類,這裡是從紅杉樹到海草的棲息地,是世界上珊瑚結構的密度變化最大的地方。新喀裡多尼亞環礁是一個完整無損的生態系統,這裡生活著健康的大型食肉動物群體和大量不同的大魚。
這裡還為大量受到威脅的魚類、海龜和海洋哺乳動物提供了棲息地,其中儒艮數量位居世界第三。這些瀉湖周圍的自然風光異常美麗,瀉湖內有不同年代的珊瑚,其中有活著的,也有遠古珊瑚化石,為研究大洋洲的自然歷史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源。
5、美洲王蝶生態保護區(墨西哥)
這片佔地56259公頃的生態圈位於墨西哥城西北大約100公里處草木叢生的山上。每年秋天都有數百萬或者十億只蝴蝶從北美洲的廣闊區域來到這裡,匯聚在森林保護區的狹小空間內,將叢林樹木點綴成橙色,它們的總重量將樹枝壓彎。
春天,這些蝴蝶經過8個月遷徙,往返東加拿大一次,在這個過程中,有4代蝴蝶出生和死亡。它們是如何找到返回越冬地的路線的至今仍是一個謎。(註:墨西哥曾拍攝一部美洲王蝶的紀錄片:《遷徙的王蝶